Saturday, 24 February 2024

股市汇市冰火二重天

这个星期最受关注的相信就是股汇走势分歧

KLCI 强势地冲上一年半高点

但是马币兑美元 & 新币等的汇率却在不断探底


这就很有趣了

一般来说股市和汇市通常是正相关的 

逻辑如下 

资金看好某国未来经济发展 想要投资

因此买入货币 导致汇率强劲 

之后就把手中的钱投入市场 股市因而受益


根据交易所的数据 

最近一段时间外资不断流入市场 这也很好说明股市强劲的原因

但是另一端 令吉汇率却跌跌不休

呈现了令人不解的两个极端


国行也在星期三发声捍卫马币汇率

Ringgit's current level doesn't reflect Malaysia's positive outlook

认为现时汇率没有反映马来西亚未来的经济增长

但是收效甚微


回到股市 马币疲软会有什么影响呢?


通常人们会直接联想到

主要做出口的公司会赚取更多外汇收益 因此盈利增加

但是我们能断定这些出口公司会受益吗?


我认为不能


我们还是必须考量公司的生意情况

举个例子

生意减少20% 但是汇率增加10%

虽然看起来赚幅较高 但是对比前期盈利肯定是下降的

因此 最根本的还是生意好不好


除此之外 马币弱势还会为股市带来什么影响呢?


对于看好大马未来经济发展的外资来说 马币弱势是个很好的机会

以前 1 美元只能换取 3 块多马币

现在同等价值可以换取更多资产 有机会股汇双赚

何乐而不为?


举个例子

现在 A 用 100 万美元换取 480 万令吉来投资马来西亚

一年之后 投资项目翻了一倍 价值 960 万令吉

而此时汇率反映了经济增长 已经回升至 USD1:RM4

到时 A 就能换回 240 万美元

以令吉的价值来说 这笔投资回报 100%

但是以美元来说 投资回报是 140%

这就是股汇双赚


相反的 如果现在去投资美股

不巧遇到趋势逆转 股汇双杀

将会损失惨重


然而 外汇市场规模远比股市债市更大

汇率会受到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影响

很难说清马币目前这么弱势的原因

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继续关注 不去预测 

然后根据形势调整投资策略


当然 主要投资马股的我会希望弱势的马币能吸引大量外资

现在暂时给他们进场机会

然后来个够够力的牛市吧~

Saturday, 17 February 2024

新年听闻

新年嘛 就是难得和各地的亲朋戚友聚会的时刻

除了日常和八卦 肯定也会聊些工作和发展的情况

我常常也藉此了解各个领域的现况 以加深投资方面的知识储备

看看有没有kangtao 也可以知道各领域专家的想法


每次这样聚会聊天 你就会发现

虽然每个人来自不同领域 接触不同事物

但是每年都会有几个特别受关注的主题 

而今年也不例外

我就来记录一下今年听到的主题


1. 美股飙升 

美股在 AI 概念股带领下屡创新高 话题度拉满

连我一些之前有想开始投资 但是觉得股市很危险 

而迟迟不敢进场的朋友们都在讨论 NVIDIA

"那时买才四五百块 现在七百 早知道买多一点"


通常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好事

现在已经感觉到了 FOMO 阶段


有人问我怎样看 

我只能说 "阿弥陀佛 慢慢买 会有机会的 不好追高 all in 啊"


2. 中国很惨?

中国很惨这里我打个问号

原因是当我听到中国很惨的观点的时候

我会问具体情况 怎样惨?有几惨?

但是听到的回答通常是 这几年都是这样咯 很静很惨

嗯? 这不就在说 已经躺在谷底 惨不下去了吗?


相反的 那些有去中国出差做生意的朋友还是有去

生意还是有得做

而且听闻那边的企业和老板们已经开始获得政府实质的支持

激进者已经摩拳擦掌 准备冲了

就看能不能拉起来咯


我也有一位非常熟悉中国市场 已经是接近当地人程度的前辈 

竟然说他现在已经非常看好中国 

为什么我会说竟然?

要知道他大概从 2018 就不看好中国

过后每次有见面就一直提醒我中国的房地产有系统性风险

现在回头看 还真的跟他讲的差不多

可以说从我们有交流至今 我第一次听到他说看好中国


当然他还是有提到未来可能的风险

只是相对而言目前危机 < 机会

是个值得一试的位置


3. 新加坡现况

再来肯定就是新加坡咯 

身为南马小镇人 新年最常听到的肯定是谁谁谁赚新币很 tohkong

很多人毕业了也会先考虑新加坡做工


可是今年听到稍微不一样的东西了

有的刚毕业 投了上百份简历 

全部石沉大海 完全没音讯 反而一找 KL 就收到 offer


有的已经有几年经验 但是过得战战兢兢 

被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 不知道会不会轮到自己


加上租金暴起 如果是比较低收入的工作 

负担加剧 存不到钱 完全失去赚新币的意义

除非你愿意每天往返两地


这反而帮助带动 JB 周边的经济

在政府大力推动基建 加速通关过程的情况下

之前死气沉沉 沦为笑柄的各处发展反而有了翻身的机会

房地产相关的朋友也提到 有兴趣看房的人潮有增加的趋势

希望马来西亚的经济也会因此受益吧 ~

Saturday, 10 February 2024

新年随笔

今天是 2024 大年初一 

先祝大家新年快乐 财源广进

2024 瞬间就过了一个月多

来记录一下 2024 以来发生的事


PGF 发布新高业绩后

TA securities 也发布报告 开始追踪

TA Securities starts coverage of PGF Capital, with target price of RM2.76

看起来结论跟我自己的研究差不多 

看来我的研究方法和投行的分析师差不多嘛 XD


虽然好业绩开始获得市场注意力是好事

但是大佬不要这样 

你直接给出 RM2.76 的目标价是要让我怎样买够我想要的股份

我只买了目标仓位的 75% 叻


在投行的推波助澜的情况下 最近股价也非常强势

在过去一周股市偏弱的情况下 甚至可以逆势上涨

从一开始提到的 RM 1.20 范围也有了超过 50% 涨幅

虽然涨很快 但是我还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有牛市思维

不要轻易脱售手上的强势股 想高抛低吸

免得陪得夫人又折兵 


之前 《看图讲股 : MRCB》 提到的 MRCB

也在分享之后的隔一天开盘起涨

短短三个星期内涨了将近 50%

从 RM0.48 起到最高 RM0.705

因为符合了本身短期仓位的赚幅 

所以在宣布马新高铁竞标冲高当天 以 RM0.625 获利了结

虽然没卖在最高 但是看回去还是卖在不错的位置

毕竟现在又跌破 RM0.60 了

短期内之内应该不会再看它了啊


BTW 我在无意间又发现了一支潜力股

目前还在研究着

等时机适当才分享记录


希望它慢慢酝酿发展 

等到我把 PGF 套利转仓过去之后才爆发啊

(想到很美 XD)



最后祝福各位

龙年行大运 大家一起 HUATHUAT!

Saturday, 3 February 2024

Smart Money 转换战场的完美时机?

最近看到了一些关于国际股市的动向

觉得很有意思 也有利于以后的自己观察

就记录一下


无可否认 国际形势就像一艘巨型航空母舰 

会受到经济政策资金政治等等等非常多的长期因素影响

通常会沿着趋势发展 很难一瞬间转弯

除非有黑天鹅发生 

但是 我们也不可以盲目认为就是会继续以目前的形势发展

所以当一些讯号出现之后也要小心 不可以忽视


首先 来说说最近很热的印度股市

先来看看这篇报道《散户蜂拥投身 印度全民炒股

啊 来了的啊 这种新闻又出现了啊

上次类似的报道 就是中国 2015 的大牛市

当时的报道我已经记录在这篇 《要崩盘了吗?

有兴趣的人自己对比看看咯 


印度经济虽然强劲 被很多人看好

但是当这种新闻出现的时候 往往就涨得差不多了

打开走势图一看 指数也从 2020 疫情低点涨了接近 200%

指数涨了 2 倍啊 不是个股

报章已经给你提示了 有投资印度股市基金的话自己看着办

我是觉得有点开始疯狂了 但是会持续多久时间我不知道 

市场的疯狂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

所以不要去预测 做好自己的风险管理就好


不久前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帖子

新闻最近也刚好报导 《相信国运·定投纳指” 中国人热捧海外股票

许多中国股民开始割肉抛弃 A 股 反而溢价买入场内日股和美股 ETF

有些甚至溢价达到了 40% 还在抢着买

这不是妥妥的韭菜行为吗?


看到近期收益好的就冲进去 标准的追高杀低

也看到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 这次卖出了就永远不会再投入A股

这简直就是教科书一般的散户行为

看来真的有绝望的感觉了啊


个人认为市场走势是预测不到的 

所以我也不去猜测短期之内形势会不会有逆转


但是我相信资金量是有限的 

主导市场的 smart money 由于资金量过大 需要时间完成套利、转换与布局  

要完成这些操作 就需要足够的对手盘

此时在高位抢进和低位割肉的散户就是他们的完美目标

如果我是大户的话 我好像找不到比现在还完美的市况来完成进出场


综合时间维度 市场氛围 信心差异 回酬幅度 多个角度来衡量的话

我觉得大资金已经有足够理由转换战场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吧 ~ 


"Bull markets are born on pessimism, 

grown on skepticism, 

mature on optimism, and die on euphoria."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 在希望中毁灭。"

—— 约翰·邓普顿 (John Templeton)

#没有买卖建议 #买卖自负